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古代诗歌中怎么判断是议论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代诗歌中怎么判断是议论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进行评价的、论说,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观点、见解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议论也包含着揭示事物外在与内在,或者与它事物之间的哲理及其关系。也就是说,诗人对诗歌中的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在唐代,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议论,充满了哲理思想。
又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四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四句,可以说都是议论的。但这些议论都是形象化的,所以读起来非常生动。
在宋代诗歌中,往往就有以议论为诗。如,元稹的《菊花》: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第一句写屋外所种菊花之,第二句写赏菊兴致之浓,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第四句道出了原委,表明了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可以说,诗歌赞颂了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
又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诗前四句主要是描写,后四句是议论。此诗在描写中透露出诗人对诸葛亮仰慕的心情。由于心情的迫切,所以一开头就提到何处寻。寻到后又感叹“自春色”、“空好音”,流露出无可追攀的感慨
古代诗歌中怎么判断是议论
一)关键之处的警句。在诗的关键之处,常有一些警句,这警句多是议论性的。如《诗经·君子偕老》,全篇三章,对贵族妇女宣姜的华贵衣饰进行了一番形容,第一章的最后两句是关键句,说“子之不淑,云如之何”,意思是你这人品质不好,衣饰华贵又有何用?这是多么精警的议论。再如自居易的《红线毯》,通过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进贡红线毯的事,讽刺了宣州太守之流对皇帝的阿谀奉承,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不顾惜织工的劳动而任意浪费的罪行,诗的最后写道“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一精警的议论,用作诗的结尾,又有深一层的意思。即:封建统治阶级的挥霍浪费不知要造成多少人没衣穿。关键之处的警句,如果议论具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确实是很好的。
(二)带有情韵的议论。好的诗中议论带有诗歌的情韵,与议论文中的议论大不相同。第一,是用形象化的诗句来议论;第二,是用充满感情的诗句来议论;第三,是用音韵和谐的诗句来议论。如杜甫的《咏怀五百字》,诗中多议论,但其议论具备以上三点。其中一段是:当今廊庙具,葵藿倾太阳,构厦岂云缺?物性固难夺。顾惟蝼蚁辈,胡为慕大鲸,以兹悟生理,兀兀遂至今,但自求其穴;辄拟偃溟渤?独耻事干谒。忍为尘埃没?
这一段议论,反映了作者不甘于碌碌无为而抱有远大志向,同时对鼠目寸光、自私自利的人表示了蔑视,感情色彩很浓,音韵也很和谐,并且运用了比喻等形象化手段。因此,虽然这是一段议论,但是不能不承认是好诗。
语音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