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研究指出耳念珠菌感染增加

在引起人类感染的念珠菌属酵母菌中,耳念珠菌属相对较新:该物种在2009年才被描述,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1990年代之前的证据。目前尚不清楚耳念珠菌栖息在什么生态位,以及为什么人类感染自世纪之交以来有所增加。

由于病原体可能对所有可用的抗真菌类产生耐药性,因此耳念珠菌感染的治疗非常复杂。此外,与其他念珠菌不同,耳念珠菌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在患者之间有效传播,从而导致难以控制的医院暴发。

美国急剧增加

现在全世界都观察到这种爆发,包括在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2023年4月,美国的耳念珠菌感染显着增加,耐药性进一步发展。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的一项分析也显示,欧洲的病例数显着增加。

因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耳念珠菌归类为“紧急威胁”——多重耐药病原体中优先级最高的类别。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导致人类感染的真菌优先排序清单中,耳念珠菌也被列为仅有的四种病原体之一,处于最高优先级。

德国病例数增加

在德国,自2015年以来仅检测到耳念珠菌的孤立病例。然而,现在发表在DeutschesÄrzteblatt上的一项分析表明,近年来德国的病例数量也有所增加。

负责这项研究的是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Würzburg(JMU)卫生和微生物学研究所的AlexanderAldejohann博士以及来自国家侵袭性真菌感染参考中心(NRZMyk)和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科学家。卫生与微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兼NRZMyk负责人OliverKurzai教授也参与其中。

该研究基于对来自NRZMyk和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网络的耳念珠菌数据的比较。截至2022年底,两个数据库共记录了43例耳念珠菌病例。19例检测到定植,16例检测到感染需要治疗。在将近42%的病例中,在检测到感染前不久被记录在国外。

对常见药物有抵抗力

NRZMyk提供的80%的真菌菌株对氟康唑(一种常用的抗真菌剂)具有高度耐药性。在一个案例中,棘白菌素产生了耐药性,棘白菌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相对较新的物质。数据分析还记录了德国2021年和2022年可能发生的院内传播——即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感染的感染,例如在医院、护理机构或门诊。

总之,作者得出结论,德国的耳念珠菌感染绝对数量仍然很低。然而,在他们看来,近两年感染人数的显着增加以及德国首次发现传播事件应该被解读为一个警报信号。

“与西班牙、意大利或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幸运的是,我们国家的病例数仍然很低。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种状态——我们的经验表明,任何感染耳念珠菌很难治疗,并且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然而,目前的好消息是,德国医院的任何患者都不必害怕感染耳念珠菌,”专家A.Aldejohann博士说维尔茨堡大学卫生与微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学、病毒学和传染病流行病学博士。

“我们的分析显示——幸运的是仍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进口到德国的耳念珠菌显着增加。与此同时,我们能够证明这些病例目前没有完全记录在任何数据库中——我们必须假设一个未报告的数字。鉴于我们也已经在德国发现了第一批传播事件,我已建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引入法定实验室报告要求以检测耳念珠菌。在我看来,这可以通过合理的努力来实施,除了准确记录流行病学外,还可以在检测到的早期阶段启动感染保护措施,”医学微生物学主席OliverKurzai博士说和维尔茨堡大学真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