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然通讯》发表的新研究,在过去30年里,欧洲繁殖鸟类的活动范围平均每年移动2.4公里。
然而,这些变化与该时期气候和土地覆盖变化的预期显着不同。仅根据气候,研究人员就预测物种的平均分布范围变化应该快50%左右。
这项研究由英国杜伦大学的专家领导,使用了两本相隔30年出版的欧洲鸟类分布地图集的一部分收集的调查数据。
研究人员发现,两个调查期间气候变化对跨物种范围的局部殖民和灭绝事件影响很小。相反,他们更多地受到第一次调查时气候条件的影响。
一个新地区是否被殖民或某个种群是否灭绝的关键决定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附近某个物种的其他种群的程度,这促进了殖民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灭绝,这可能是由于鸟类从邻近地区的扩散造成的。
这一发现凸显了维持当地人口网络对于限制物种灭绝并使人口更能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性。
联合研究领导者、杜伦大学生物科学系的斯蒂芬·威利斯教授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显示出对近期气候变化的两种有趣的反应。在某些地区,‘殖民滞后’可能会导致物种无法追踪气候的改善,这可能是由于新地点尚未出现栖息地或猎物。相比之下,在我们预测发生灭绝的地区发生的灭绝事件较少,可能是‘灭绝债’的证据。”
“当物种因不利的气候而最终灭绝时,就会产生这种债务,但它们仍然设法持续存在,有时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关键的限制因素,例如它们的首选栖息地,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改变。”
联合第一作者克里斯蒂娜·霍华德博士补充说:“非气候因素在改变范围变化方面的关键作用凸显出气候只是影响欧洲繁殖鸟类种群的一个因素。
“迫害等因素在限制欧洲鸟类方面的作用凸显出,这些事情仍然是许多物种的一个主要问题。然而,一些物种从过去的迫害或中毒中迅速恢复,这为一旦此类影响得到控制,种群数量往往可以反弹带来了希望。”
负责整理最新分布图集数据的合著者SergiHerrando博士补充道:“这里介绍的工作强调了如何使用在许多国家收集的协调调查数据来更好地了解物种损失和增加的原因。
“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收集涉及大量人员。仅第二个繁殖图集就整理了120,000名实地工作人员的数据,从而可以对48个国家的1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系统调查。”